一张以菲律宾为支点、串联美日印的“遏华海上链条”已浮出水面

9月11日,菲律宾与日本的《互惠准入协定》将正式生效。这份防务条约,允许日本自卫队常态化进驻菲律宾军事基地,联合训练、联合巡逻甚至协同作战。这是二战后日本在东南亚签下的首份军事准入协议,标志着两国从“安全伙伴”蜕变为“准军事同盟”。而就在十天前,印度刚向菲律宾交付了7架搭载先进监视雷达的直升机,其探测半径达120海里,意图强化菲方在争议海域的挑衅能力。当美舰“希金斯”号在8月13日悍然闯入中国黄岩岛领海时,一张以菲律宾为支点、串联美日印的“遏华海上链条”已浮出水面。

一张以菲律宾为支点、串联美日印的“遏华海上链条”已浮出水面

菲律宾的嚣张背后是三重投机心理日本对菲军援已从“送装备”升级为“建体系”:除提供12艘巡逻舰外,更输出FCS-3A相控阵雷达,将菲方监控范围从120海里扩至350海里。印度则通过军演和直升机援助,试图将“东向政策”转化为南海存在感。这种域外输血让菲律宾误以为获得“吨位加成”。

菲总统马科斯将台海与南海捆绑,宣称“中美若因台湾冲突,菲不可能置身事外”,甚至鼓动将东海、南海划为“统一防御区”。这种冒险本质是转移国内矛盾——其支持率已从42%暴跌至25%,中期选举前急需制造外部危机凝聚民意。而日本则借机突破和平宪法,将菲律宾变为海外兵力投送枢纽,配合美军在吕宋岛部署射程覆盖台海的陆基反舰导弹。

美军最近搞的小动作越来越明显了:8月13号那天,“希金斯”号军舰直接闯进了黄岩岛的领海范围,之前他们还跟着菲律宾的说法,只说是在“附近海域”,这次直接改成“领海”了,明显就是想试探咱们中国的底线。更狡猾的是,美国还利用“亚洲版北约”这种框架,让它的盟友们冲在前面——你看,英国的F-35B战斗机都降落到日本航母上了,法国和美国的舰载机也互相降落,这些动作看起来好像是在搞“集体威慑”,其实他们心里清楚,就是不敢跟解放军正面硬碰硬。

一张以菲律宾为支点、串联美日印的“遏华海上链条”已浮出水面

展开全文

面对挑衅,中方采取了“精准痛点打击”策略:南部战区对美舰“非法闯入领海”的定性,咱们可以光明正大地引用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》里第二条关于领海主权的规定,直接指出美国和菲律宾在相关问题上的做法不符合国际法,让他们在国际法面前接受审视。同时,咱们还发布了《南海仲裁案裁决非法无效》的白皮书,把西方那些别有用心的话术和陷阱,一条一条地都给剖析清楚、反驳回去。

当印度炫耀送给菲律宾7架直升机时,中国在美济礁、渚碧礁的基地已部署反舰导弹和预警雷达,咱们南海舰队现在实力可强了,总战力达到50万吨级呢,这里面有山东舰航母,还有好几艘4万吨级的两栖攻击舰。这么强大的舰队和南海岛礁配合起来,形成了“岛礁加上舰队”的双重威慑力量。菲律宾的船只每次一靠近黄岩岛,看到的都是比自己多好几倍的中国舰船编队。咱们也不用动真格打仗,就用“切航线挤压”“用水炮驱离”这些办法,慢慢地让他们的士气低落下去。

一张以菲律宾为支点、串联美日印的“遏华海上链条”已浮出水面

中国-东盟贸易额2024年达6.8万亿元,是菲印贸易的42倍。当菲律宾强推“南海军事化”时,中国加速推进《南海行为准则》,联合马来西亚、印尼开展油气共同开发,孤立冒险政客。

域外国家的鼓噪掩盖不了实力鸿沟。日本提供的“阿武隈”级护卫舰已服役30年,雷达系统需日方技术人员驻菲维护;印度直升机在高温高湿环境故障频发,实际出勤率不足40%。这些“纸面联盟”在解放军的实战化应对前漏洞百出。

历史总是相似:2016年南海仲裁闹剧后,之前中美两国的军舰和飞机在黄岩岛附近直接对上了,气氛挺紧张的,但最后美军那两艘航母还是悄悄地撤走了。现在呢,马科斯为了选举,简直是把国家的命运都押上去了;日本那边也是不安分,想借着各种由头扩充军力。咱们中国其实不用大动干戈,只要在仁爱礁或者黄岩岛附近海域,来一场“非对称的小规模冲突”就行,用最小的成本就能戳破他们那“军事同盟”的虚架子。毕竟,败犬的哀嚎再响,也改不了被铁链拴住的命运

评论